第(2/3)页 能活下来几个人? 夏埙怎么就没想过这边的难处呢?擅自做决定,等回国后,一定向陛下参他一本! “大人,您想想,六千艘船的粮食啊,黎宜民就真的舍得?” 逯杲不信:“那黎宜民,一定是卖了两道。” “把咱们坑进去,又大赚一笔。” “不然他哪来的银钱慰军?” “咱们不能只看到他杀了多少人,也要看他安抚了多少人?” “用的银子都是哪来的?” “不言自喻。” 逯杲这话提醒了边永。 这个细节,边永之前没注意过。 黑吃黑,黎宜民干得出来。 “逯大人,你的意思是运粮船遇到了危机,不得不停靠?”边永问。 逯杲点头:“以我明军之能,两千人完全可以攻克几座城池,安南以险著称,只要越过十万大山,又有充足的补给,安南算个什么?” 边永觉得逯杲说得对,他眸中厉色渐起:“若安南王诓骗于大明,本官必和他辩个清楚!” 正说着呢。 就传来消息,黎银被杀了。 边永大惊失色:“完了,安南局势又要乱了!” 看朝堂局势,逯杲远远不如边永。 他虚心求问。 “这安南王是权臣所立,之前他清洗朝堂,安插党羽,却没有杀过权臣。” 边永给他讲解局势:“可安南王发疯了,杀了权臣,安南微弱的平衡就被打破了。” “权臣必然和安南王撕破脸。” “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。” “且看吧,这安南王的好日子要到头了!” 边永却想到了自己,幽幽叹息:“估计王宫的太监已经来宣诏本官了。” 果然。 话音方落,就有随从来禀报。 逯杲微微一惊:“大人,安南局势越乱,鸿基就越安全。” 边永点头:“本官知道,本官和夏埙是一根绳上的蚂蚱。” “安南局势一乱,咱们手中的兵,就值钱了。” “夏埙驻扎在鸿基,手中的势力,也就成为咱们手中的筹码,未必不能和安南王谈一谈了。” “既然事情到了这一步,本官能拖延多长时间,就尽量拖延多长时间。” “希望夏埙,不负本官重托!” 边永要在刀尖上跳舞了。 他的死活,攥在夏埙手中了。 逯杲朝他深深一礼。 边永这份心胸,逯杲得说服。 边永还一礼,帮夏埙,就是救自己。 说罢。 他便随宣旨太监入宫。 黎宜民杀黎银,必须拉拢大明入伙,请大明皇帝给自己背书。 不然他没办法对付权臣。 他杀完之后,心里稍微后悔,但他御极两个多月,禁卫、京营在手,倒也可以放手一搏了。 他要借明军的势,用明军杀权臣。 这就需要给明军好处。 杀了黎银,黎银家族有海量的钱财,用这些钱财收买边永,也许就够了。 边永进殿行礼之后。 黎宜民让人把殿门关闭,打发所有伺候的宫人出去。 然后跪在地上:“求上国使臣救救小王!” 边永吓了一跳,这出苦肉计演给谁看呢? “殿下请起!” 边永可不敢受这份大礼。 黎宜民哭哭啼啼作秀一番,之后才站起来,开始谈条件:“边大人,黎银欺小王太甚,是以错手杀之。” “小王请求上国,帮帮小王。” “黎银家族的所有财货,小王愿双手奉上,求大人收下!” 边永笑了,笑得像个奸臣:“这话好说。” 一听边永收下钱财。 黎宜民趁热打铁:“小王请大人率领明军,诛杀阮炽、丁列等十余人,其家资小王分文不取,全都归属大人。” 边永发现黎宜民有时候特别天真。 此人狡诈、腹黑,却又十分天真,喜欢花小钱办大事。 耍小聪明,用别人都能看出来的诡计,诓骗别人帮他做事,事后准翻脸不认人。 这种人去大明朝堂上,一天都活不了。 “殿下,非微臣不愿意帮您。” 边永拒绝道:“而是微臣无权调动兵卒……” “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但规矩就是规矩,微臣不敢破坏。” “毕竟微臣的家眷,都在京师。” 这话又留个活口。 黎宜民听懂了:“安南一切,任君采撷。” “微臣需要考虑考虑。” 黎宜民也不着急,只要吊住大明,他就胜券在握。 之前因为明军攻克鸿基而暴怒。 现在竟觉得庆幸,这伙明军若能为他所用,什么权臣,他能一举扫平。 反正安南鸡肋,大明想吃又嫌没意思。 只要用些好处,满足大明皇帝的胃口,他这皇位就彻底坐稳了,能当一个有实权的君主,像太祖皇帝那样。 他父亲太宗皇帝黎元龙,莫名其妙就死了。 正值壮年,忽然就死了,死因一直是个谜团。 他又杀死了弟弟黎濬,弑君上位,所以他担心自己也没有好下场。 所以他迫切的需要实权,需要完整的皇权。 所以他大肆杀戮,清洗朝堂,又诛杀黎银,投石问路,看看群臣的反应,争取用最快的速度,杀光权臣。 “唉!”黎宜民幽幽一叹。 他知道边永一定还会和权臣接触。 但权臣肯定开不出这个价码。 在他看来,像边永这样出使的明臣,都是大明中枢不得志的人,他们距离在朝堂上显贵,缺的就是钱而已。 明廷和安南一样,都是富者上,穷者下。 边永只要答应他,边家就能成为豪富之家,边永入主明廷中枢,也就指日可待了。 所以,他认定,边永会倾向于他的。 用边永联络那支驻扎在鸿基的明军,令其成为自己的助力,整个安南有的,他都可以送给边永和夏埙。 边永这条线,还可以放得更长。 他以钱财支持边永,入主大明中枢,以后他就可以操纵边永,来左右明廷朝局。 一连串的计划,在黎宜民脑海里形成。 果然。 边永又和丁列密谈。 他在安南中枢长袖善舞。 夏埙则在鸿基操练兵卒,然后又把同甘城给建起来了。 来得人越来越多,无处安置。 聚集的商旅也越来越多。 鸿基竟成为商业中心。 竟然有很多安南人想要从军,遭到夏埙的拒绝。 到了四月末,方瑛姗姗来迟。 以鸿基为中心,附近十余个城池,都被明军给占了,明军人数超过四万,商贾近万人,外加护卫等等,竟云集十万汉人。 而安南中枢一直都没有反应。 仿佛鸿基并没有被占领。 “方总督,该怎么收场啊?”夏埙苦笑。 方瑛两手一摊:“都是你搞出来的,本督哪知道怎么收场啊?” 夏埙想哭,送往中枢的奏报还没传回来呢。 他现在也没法收场了。 最大的问题是天气问题,进入五月,安南就进入雨季了,肯定没法运送了,保存也是个大问题。 转眼就五月了。 这天已经愈发不好了,尤其是海边,随时都有台风侵袭,粮食存放更加危险。 要么铤而走险,在五月之前把粮食装船,运送回国。 可海寇还在海上漂着呢。 他们急,海寇也急,就等谁先沉不住气。 要么就破罐子破摔,把安南北部给占了,和国内打通通道,也就运送回国了。 但说来说去,都得等雨季之后。 “哈哈哈!” 方瑛大笑:“夏大人莫要发愁,陛下看到你的奏报,一定会开心的。” 没错。 朱祁钰正在宫中,开怀大笑:“朕就说吧,夏埙是个能臣!” 朝臣也不知是该笑,还是该哭。 变化总比计划快。 三月份时候,是计划把安南买空。 四月份的时候,又计划买卖安南人口。 五月份,鸿基到手了,六千船的粮食停在鸿基,无法运回国。 “陛下,北方已经整军了,就等着军粮呢!” 耿九畴苦笑。 入朝鲜的一路,王越已经去了。 袭扰女真部的毛忠,也已经出兵了。 就等着攻伐兀良哈两路大军呢,重点是缺粮啊,皇帝答应的,用安南的粮食,征伐兀良哈,不必从民间征集粮食。 结果,五月了,粮食呢? “朝中可有能调配的粮食?”朱祁钰也不知道夏埙的计划呀。 通信实在不方便。 他只能放权。 让夏埙随意施为,再令夏埙、边永、逯杲、廖庄等人相互配合,同时还要求方瑛配合。 所以就闹出这么一档子事。 既高兴,又无奈。 “陛下,户部可没粮食呀。”耿九畴立刻道。 姚夔苦笑:“陛下减免了今年各地的粮赋,中枢总不能出尔反尔吧?” “陛下,您别看微臣,微臣也弄不到粮食。”白圭往后蹭。 “朕知道你弄不到,没让你弄呀。” 朱祁钰瞪了他一眼:“要不改攻伐为袭扰?” “咱们也不要兀良哈的地,就打他一顿,这样也就节省粮食了。” 那您早说呀! 朝堂为了讨论出兀良哈的人选,费了多少口舌? 关键有的人还收礼了呢。 您这改了口风,我们收的礼怎么办啊? “没有粮食,朕也没辙。” “只能派轻骑袭扰,烧毁草原,掳掠人口等等。” “尽可能的消耗兀良哈的实力。” 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。 几乎每年大明都会做。 “安南之事,诸卿怎么看?”朱祁钰把话题拉回来。 姚夔率先开口:“陛下,五月就是安南的雨季,粮食估计是运不回来了。” “根据夏埙奏报中所写,安南朝廷并未管鸿基,这就说明,安南朝廷混乱不堪,中枢管不到地方。” “再结合边永奏报。” “老臣估计呀,这安南新主怕是命不久矣了。” 姚夔和朱祁钰想的差不多。 暴君的下场,只有死路一条。 “姚卿,你是想借着安南朝局之乱,在安南做些文章?”朱祁钰看着交趾省地图。 大明的安南地图,还写着交趾。 交趾,永远是汉地的一部分,永远不可分割。 “陛下!” 姚夔忽然跪在地上:“老臣认为,趁机收取交趾北部!” 此言一出,养心殿里议论纷纷。 重臣分成两派,一派认为坚持挑起安南各国内乱,让其互相征伐,最后由大明摘取胜利果实。 另一派认为,安南政局混乱,干脆就推翻安南,收回交趾。 各有各的道理。 朱祁钰目不转睛地看着地图,若收回鸿基以北,那么河内就无险可守,安南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