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白圭继续道:“咱们在险要地势上,修建堡垒,派大军屯守,以此来控制这些森林。” “白卿之策可行。” 朱祁钰笑道:“其实,诸卿有点舍本逐末了,只要有海军,暹罗旦夕可定。” 朝臣脸色微变,如今大明编练了五十万水师,宝船正在建造中。 皇帝要开海的心思,已经不瞒了吗? “占领暹罗,并不困难。” “以大明现在的国力,就能做到。” “但想彻底控制暹罗,把暹罗变成汉土,是件很困难的一件事啊。” 就是庞大的热带雨林,让大明难以实控。 起码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很难。 “至于,高宗本奏疏所言的亩产,朕倒是能测试出真假。” 朱祁钰笑道:“只要朕愿意花钱,从暹罗大肆购买稻米,并持续的买下去,就知道暹罗一年能种植多少稻米了。” 朝臣眼睛一亮,皇帝这办法好啊。 充实大明粮食储量。 “诸卿不也说了,是地形限制了明军。” 朱祁钰笑道:“那么,朕就花钱,让地形变成对明军有利的地形。” 姚夔惊呼:“陛下,此言何解?” “姚卿,朕问您。” 朱祁钰问:“若朕不断出钱,从暹罗购买稻米,暹罗有多少,朕收多少,您是暹罗百姓,会怎么办?” “为了赚钱,当然大肆垦荒种植呀!” 姚夔明白了。 皇帝是花钱,让暹罗百姓给大明垦荒种植。 然后大明去接收熟地即可。 原始森林,暹罗自己就主动砍伐了,而且大明还收购木材。 “没错,朕是这样想的。” “但这样太慢了。” “朕要和暹罗王对赌,拿出一万船丝绸,和暹罗王对赌,赌他一年卖给朕一千万船的粮食!” “暹罗王为了赚取朕的丝绸,一定会发疯似的开垦国内耕地的。” “这样一来,森林的面积就会减少。” “等朕去接收暹罗土地的时候,就都是熟地了。” “咱们趁着这个机会,慢慢消化安南和占城,等咱们的兵适应了那边的气候,安南和占城已经彻底成为大明的疆土。” “朕再挥师向西,吞并暹罗之土!” “不止暹罗,中南所有国家,朕都派人去收购粮食,有多少朕收多少,越多越好!” 朱祁钰要玩资本。 用资本,把整个国家绑上耕种的战车,最后赢家通吃。 “陛下,那么多粮食,咱们也吃不了啊。”姚夔心疼钱。 “哈哈哈!” 朱祁钰大笑:“姚卿,你可太天真了。” “咱们吃不了,可以卖回去啊。” 姚夔和朝臣愣神,啥意思? “暹罗王若和朕对赌,一定会不吝惜百姓的性命,压榨出最后一粒稻米。” “到时候百姓都没吃的。” “咱们可以走私,把粮食高价卖回去呀。” 朱祁钰摊摊手:“不香吗?” 您真是奸商啊! 但从人性角度分析,统治者永远是剥削阶级,他们是不会考虑被剥削阶级的承受能力的。 “但是陛下,倘若暹罗百姓赚了钱,不愿意搞种植了怎么办?”马文升问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。 没错,人都有惰性。 钱赚够了,当然不干了。 “让他们花掉不就完了。” 朱祁钰笑道:“和平的话,有两个办法,让他们花钱最快,其一赌博,大肆开设赌场,把钱拿回来;其二,毒。” “但这两个办法,都不符合大明利益,大明是要收暹罗之土为己有的,早晚会反噬贻害自己的百姓。” “最快的办法,是战争,让他们的钱,打水漂。” “暹罗王不是要买军备吗?朕卖给他们,用战争,榨干暹罗的元气。” 朝臣倒吸一口冷气。 先膨胀暹罗王的野心,让暹罗王扩张领土,让他们陷入战争泥潭。 然后一边种粮卖给大明,一边用这些钱购买大明的军备。 无论粮食,和军备,大明都有定价权。 同时,再倾销商品给民间百姓,榨干他们的银币。 这就是大国、宗主国的好处。 “陛下,若人家不卖给咱们怎么办啊?”马昂问。 “马卿,这天下能收购粮食的,是不是只有朕啊?” “不卖给朕,他们卖给谁啊?” 朱祁钰笑道:“而且,他们敢趁机抬价,朕就派大军打他们,换一个听话的王,给朕当狗。” “定价权,永远在朕手里。” 朝臣咂摸定价权这三个字,觉得这个词儿好,听着就舒坦。 “陛下,那暹罗王明知道咱们有吞并之心,还会上当吗?”马昂又问。 “马卿,不是谁都像大明这样有长远眼光的,这天下之王,多少鼠目寸光啊?” 朱祁钰说得没错,就大明,鼠目寸光的皇帝有多少? “再说了,别忘了朕的强兵啊。” “高宗本三百兵卒,打崩了暹罗一万精锐。” “你们说说,他们弱成什么样子了?高宗本带去的是什么兵?大明的精锐是何等精兵?” “只要激怒了大明,朕就随时派兵兵临城下。” “说白了,他不赌也得赌!” “朕是庄家,中南各国这些玩家,必须参加这场游戏。” “而且,修改游戏规则的权力,定价权、参与权、作弊权都在朕的手里。” 没错,明知道美元是废纸,天下各国不都得捏着鼻子玩吗? 关键这废纸还天天作弊,各国都得忍着。 “朕没给他们宝钞,已经是天恩浩荡了。” 朱祁钰冷冷道:“惹急了朕,朕用宝钞跟他们结算,他们敢说个屁!” 用废纸换人家粮食? 在明人看来,是不可思议的事情。 可大美就是这么玩的,还玩得天下各国把那废纸当美金,当个宝似的存着。 “的确,朕现在没能力强行吞并中南各国。” “但朕能用经济手段,驱使他们,为大明打通道路,把土地养熟,最后便宜了我们!” “高宗本说的汉化,非常重要。” “必须让中南各国,立刻汉化,起码高层汉化,归入大明的宗藩体系内,最后顺理成章地被吞并。” 朝臣有些鄙夷,那些土人也配说汉话? 岂不有辱汉风? 朱祁钰发觉他们眼神中的鄙夷:“的确,他们是又黑又丑又蠢又笨,不如明人白净、高大,富有智慧。” “就当大明做些善事吧,帮帮他们尽快开化。” “实在不行,从大食掳些妇人,嫁给当地土人,让他们生些白净的孩子。” 大食是中亚人种,不白不黄。 而明人,虽不如欧洲人肤色白,但也是肤色偏白的。 “陛下,像暹罗、老挝、柬埔寨毕竟不是大明领土,何必在乎那些土人死活?” 姚夔满脸厌恶:“干脆全部变成奴隶算了,还给他们找媳妇呢,图费心思。” 头一次,在士大夫口中,说出了如此直白的话。 其实,汉人的鄙视链是非常非常严重的。 为什么中南各国,甚至东南亚几国都没有被汉化,因为大明嫌弃,嫌弃他们没开化,嫌弃他们长得丑。 就跟嫌弃倭国长得矮一样,对倭国也属于二等宗藩。 明人平均身高在164-167之间,放眼同时代,世界上算是高种族了。 而中南各国,身高普遍在140-150左右,倭国在140左右,所以明人真的有鹤立鸡群的感觉。 还有就是肤色问题。 元明清皆有西夷人当官,因为人家肤色比较白,长得帅,这是最重要原因。 反观中南几国,大明嫌弃他们长得黑、长得矮,还没开化,所以对他们不闻不问,连汉话都不愿意让他们用。 “哈哈哈!” 朱祁钰大笑:“姚卿真性情,但云贵两广归化的土人也不白,长相也和汉人有所区别。” “那不一样,云贵交,自古至今便是我汉人疆土!虽非汉人,却同属一裔!” 姚夔无比认真道:“一族之人,岂能互相嫌弃?” “老臣反倒认为,可掳些白色女子,给云贵土人成亲,如此以来,他们的肤色就和咱们相近了。” 朱祁钰反而皱眉了,混血好看吗? 若云贵全是混血,会不会埋下分裂的种子? 把汉人女子嫁给他们,也能改善肤色的。 再说了,白色就很好吗? “陛下、姚阁老,此时讨论这件事是不是太早了?”王复打断他们。 朱祁钰和姚夔相视而笑,天地这盘棋局,在大明手里,中枢是整盘棋的执棋人,想怎么下就怎么下。 “话说回来,高宗本为国扬威,记入政绩,吏部酌情升官。” “若高宗本带回来西夷的种子。” “全部放在广西栽种。” “广西玉米可一年两熟,能尽快囤积种子。” “再传旨告诉西夷,他们有多少种子,朕要多少,价格好说。” 说到玉米。 朱祁钰忽然想到,为什么到了鞑清,汉人身高急剧下降呢? 是玉米、土豆、红薯的原因? 粗粮没有营养,所以导致身高变矮? “对了,若暹罗愿意卖粮,全部运入北京,北京大肆修建粮仓,务必做好防腐工作。” “户部,务必做好。” “朕之前就说过,朕在未来,会废除农赋。” “这些暹罗来的粮食,会日渐取代中枢收上来的农业税。” “等大明囊括了中南各国,就让奴隶去种植粮食,汉人就可以解放双手了。” 朝臣天天嚷嚷着降税,乞求皇帝忧国忧民。 现在皇帝要废除了,朝臣反而担心大明会大乱:“陛下,要囤积足够的粮食,再行下一步,要一点点来。” “朕晓得。” 朱祁钰道:“谷贱伤农,从暹罗买来的粮食,不能轻易出售,维持粮食市场价格不变。” “陛下圣明!” 此话一出,朝臣全都跪在地上。 “陛下,可否送入各地平籴仓一批?”王复问。 “不,全部运送入京,各地遇灾或有特殊情况,则向中枢请命,朕会酌情批复的。” 粮食放在北京,朱祁钰都不太放心呢。 这要是放在地方,眨眼就没了,根本不会用在实处的。 “内阁下旨吧,中南各国的粮食,朕全部都买。” “价格派人去商讨,定得越低越好。” “还有就是运回来的方式,最好走海路,朕会荡清沿海倭寇的。” 说到这里,朱祁钰停下来:“诸卿,朕可能在南京多待一段日子,中枢之事,就要多多劳烦诸位了。” 从皇帝的布置,就看得出来,皇帝要在南京很长时间。 “臣等必为大明江山殚精竭虑!”朝臣拜服在地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