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甚至,还有人研制出了古代防腐剂。 放在罐头里。 反正朱祁钰没敢吃,担心吃完会被毒死。 但不妨碍民间喜欢啊。 百姓生活日新月异,餐桌上也愈发丰富。 热河、宁夏屠宰的牛羊,降雪之后,大规模运入内地销售。 这种冻肉,在北方最受欢迎。 就说这次北军南调,临走之前,兵部特批了肉票,因为过年征战,中枢给二十万大军每人批了两斤肉票。 让二十万北军,欢天喜地的上了船。 这在景泰八年之前,想都不敢想的,逢年过节能吃点肉,但仅限于自己吃到几口,如今只要有调令,就会批东西,肉票、布票、香料票、罐头票。 什么都可能赐,让兵卒在民间地位直线提高。 人有钱,地位才会高,在哪个时代都一样。 景泰朝当兵的吃得好赚得多,社会地位自然高。 海鱼罐头刚问世时,兵部就批了两罐海鱼罐头给军中发下去,因为军中上下吃到了海鱼罐头,才把海鱼罐头带火的。 景泰十一年,第二火的,就是烤鸭。 整个京师,遍地都是烤鸭店,驰道上的食肆,全是烤鸭店。 主要原因是景泰十年末,中枢下旨,令天下养鸭子,中枢收鸭毛,给全军上下制羽绒衣。 天下都养鸭子、大鹅,导致肉价暴跌。 尤其是入冬之后,鸭鹅能够储存的时候,加上漠北的羊肉涌入市场,把禽肉挤垮了。 大鹅倒是不愁卖,因为大鹅饲养成本偏高,肉价也高,仅出的鹅毛就能回本。 填鸭成本低啊,这玩意是灌饲料长大的,成本很低,稍微鼓励,市场上就泛滥了。 市场上供大于求,鸭子泛滥。 皇家商行则大肆收购,不止收毛,肉也收。 然后开得烤鸭店遍地都是。 宫中还传出麻辣鸭货的制作方法,烤鸭店里的鸭货供不应求,多少都不够卖,把卤味店顶得够呛,有倒闭的风险。 皇家商行赚的钱,足够给二百万大军添一件羽绒衣。 也带火了鸭货业。 而皇帝的评价却是缺了辣椒,味道差几分。 但不妨碍百姓喜欢。 火了之后,以皇帝的风格,要么甩卖,要么赐给有功之臣,比如今年建功立业的功臣将领,都会得到店铺赏赐。 第三火的,还是煤油灯。 国内大力开采石油,煤油的价格是很低的,城市里的商业街,都挂上了煤油灯,取代了灯笼。 煤油灯进入千家万户,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。 还有很多东西都火。 比如水泥瓦房。 热河工匠竟研制出无限接近现代水泥的手工水泥,他被皇帝赐了一枚银符。 热河境内的一段驰道,就是用水泥修筑的。 也因此,很多富户,都用水泥修建瓦房,造价很高的,越贵的东西富户越喜欢。 这种水泥生产出来是弥缝用的,结果在盖房子上火了。 还是陈泰想出来的,修一段驰道,让天下人看看新水泥的厉害,然后水泥畅销了。 民间还兴起武术之风,因为皇帝广招天下武人,在南京举办一场英雄大会,所以武术兴起。 皇帝爱书,诗词歌赋皆在景泰十一年得到空前发展。 蒙古的那达慕大会,皇帝也喜欢,并鼓励民间摔跤比武之风,那达慕不止在热河、宁夏办,在全国都办。 崇文重武,重农重商,永远是景泰朝的基调。 景泰十一年中,大量西夷物件涌入大明。 而被倭寇屠戮的松江府,改名上海之后,被皇帝重点建设成明珠城市,天下商品,都能在上海府买到。 而宫中藏书阁,从景泰八年开启,至今不曾封闭。 宫中图书公开完毕,就将翻译过来的西夷书籍、印度书籍、老柬暹缅等国的书籍、大食书籍等等,继续公开,鼓励天下人研读,编纂成体系。 皇帝重视,民间就会蔚然成风。 无数挖空心思想往上爬的官员,就会昼夜研读。 一时之间,民间产生西学热。 西学正在改变着大明,将大明带上哪条方向,谁也不知道。 反正,是对大明有利的方向,奋力前行。 一转眼,就过年了。 这是朱祁钰在南京过的第二个年,除夕夜却睡不着,他在等金忠的消息。 而在中枢。 李贤主持景泰十一年的年会,给官员颁发奖品。 除夕当天。 重臣则在内阁进行最后一场议事。 明年六部,就要变成七部了,第一任财部尚书,很有可能是李秉。 李秉建造热河,功劳很大。 只是欠缺些资历。 李贤如今执掌内阁,位居首辅,位极人臣,但他却如履薄冰,觉得中枢不如在辽宁舒坦。 “陛下圣旨,俞山任黑龙江督抚。” 陈文看了眼可怜的俞山,这么大岁数了,还得去那冰寒之地受苦。 俞山却激动不已,能离开中枢,对他而言是皇帝特殊恩许了。 “东北太大了,拆分成六个省是正确的。”耿九畴本该英年早逝的,如今却活蹦乱跳。 “只是地广人稀。” 李实笑着说,皇帝就该把江南人移去吉林、黑龙江。 “确实缺人,朝鲜也缺人。”耿九畴道。 白圭恢复了自由身,却变得沉默寡言。 李贤却道:“本首辅已经上疏陛下了,可看陛下的意思是,非要把江南人安置去交趾。” “今年玉米在辽宁收成不错,去吉林搞种植,肯定更好。” “把那些江南人移过来,开垦十年,吉林就是宝地啊。” 黑龙江还是太远了,先把吉林沼泽填平,耕地开发出来,灌溉措施做好,水运沟通之前,是不能开发黑龙江的。 但吉林肯定能容纳一百万人口。 这可低估了吉林,现在的吉林,基本囊括后世的吉黑二省,都是产粮沃土。 只是,稻种正在改良中,等开发出耐寒的种子,需要时间。 东北大开发也需要时间。 三十年后,东北六省能容纳上亿人口,甚至更多。 “以内阁的名义上疏陛下吧。”李贤提议。 其他人皆点头。 交趾装不下这么多人,就往北移呗。 “暹罗进贡的稻种,产量确实比大明的多,而大明占据的占城稻,比暹罗的还强。” “如今地方正在革新稻种。” “用不了几年,就能完全推广下去。” 耿九畴道:“今年,银行已经在交趾各地城开设,业务正在展开。” 成立财部,他最舍不得的就是银行。 银行绝对是一颗金蛋。 而皇帝却要归入财部。 “今年国库丰盈,去年还有盈余,国库现银多少?”李贤问耿九畴。 耿九畴看记载:“账上共有3200万两银子,全都存在了大明银行里。” 一听这么多,朝臣脸上露出笑容。 大明有史以来,国库有这么多钱,户部也豪横一回。 “如今商贸业发达,造船、运输、木材业是最红火的产业,很多普通百姓人家都在盖房子。” 因为木材便宜呀。 买砖就能盖房子,百姓当然趁机盖房子了。 盖房子热,还带动起了烧砖行业。 同样的,百姓生活水平提升,瓷器需求量也增加,中枢在佛山和唐山建立烧瓷厂,大规模烧制瓷器。 红红火火的,人口也会飙升。 “户部计相通过计算,明年税赋会再创新高,预计会超过3000万!” 这个数字,让重臣倒吸口冷气。 热河建造完毕,却富了很多百姓,这些百姓会买买买,促进商业发达,而中枢收商税,使钱财在市场上反复流通,经济就盘活了。 但热河建造完毕,并不意味着没活儿了。 还要往北,建设汉州都司、吉林都司、黑龙江省,都需要人力。 而且,热河建造完毕后,工厂更多,经济也会增长。 “今年,全国铁厂烧制了一千万套农具,我认为全国百姓,几乎每家都能得到一套农具了。” 这些农具,是干完活之后,赐给工人的。 有的工人可能家里都有几套了。 但这些农具,对此时的明人来说是传家宝,儿子分家的重要大件,就如同后世分房子一样。 “铁锅还是稀缺呀。” “百姓人家也缺,油厂也缺。” “油厂的铁锅都供应不足,采油建路是重中之重。” “户部预计,二十年,就能在全国修建一条主干路,包括交趾、益州、乌斯贜、吐鲁番、汉州、吉林、黑龙江、朝鲜这些外省,都能通路了。” “三十年内,把沥青路修到每个村里去。” “唯一欠缺的石油。” “大明严重缺油,根据寇深传回来的信息,撒马尔罕往西,遍地是油田。” “大明可以去买,问题是难以运输回来。” 耿九畴娓娓道来。 “撒马尔罕?” 姚夔微微皱眉:“曾经是汉唐元之地,乃我华夏故地,也该收回来了。” “姚阁老,万万不行。” “景泰十二年,重中之重是开拓交趾,西边不能打仗。” “一旦三线开战,大明是不可能赢的。” 王复反对。 姚夔哼了一声,看见王复他就生气。 这个该死的王复,说好的同盟,结果背刺他,谋得次辅之位,他反而成为三辅。 “兀良哈必须要打,拿不下兀良哈,吉林、汉州就不能建设,热河也无法变成内地省份。” 王复不理会他的不满,继续道:“征战兀良哈,开拓交趾,预计三年内,大明无力再西征了。” 李贤认为王复的见解非常正确。 东察合台汗国是由盛转衰之时,这个时候最好是交好,等着大汗死去,诸子争位,就是大明吞并东察合台汗国之时。 大明有多是时间等。 石油也不着急,想办法买吧,国内继续寻找。 “若不是为了安置人口,柬埔寨都不应该打的。” 李贤叹息:“邢国公位居时,制定的休养生息五年计划,非常有先见之明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