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8章 首辅换命:谁能保证朕顺利下手术台,朕就让谁当首辅!-《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时雍啊,想位极人臣,总要付出点什么嘛,这朝堂看似风光,其实是刀尖上跳舞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太子登基后,总要换上自己班底的,你觉得你资历硬得过刘健啊,还是杨廷和啊?”

    “要知道,当初换太子的时候,杨廷和出力很大,他又和老大有亲属关系,他却旗帜鲜明的支持老四。”

    “你说说老四登基后,会重用你呀,还是他呢?”

    “时雍,你是英雄。”

    “明哲保身不适合你,你应该轰轰烈烈的死,该登上权力的顶峰,去看看上面的风景,就算死又如何,起码曾经得到过,这才是英雄。”

    “朕活一年,你就是一年首辅,朕活五年,你就是五年首辅,朕在,你在。”

    “就算朕不在了,你看见哪朝首辅死了?”

    “他再厉害,能把你弄死吗?再不济你去藩国当你的首辅去,他还能去藩国打你吗?”

    朱祁钰道:“可是呀,若朕不在了,你这首辅之位也就没了,一辈子不过尚书罢了,你更别想染指太师之位。”

    “太师啊,大明有几个太师,你能数得过来的,你不想要吗?”

    “朕能给你!”

    刘大夏确实心动。

    他是权力动物,只想豁出一切往上爬。

    他和杨一清和杨廷和都不一样,和刘健、李东阳等人更不一样。
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如何保证您?”

    “这就是你考虑的事情了,朕就将这命交给你,若朕不在了,你刘大夏宗族就要给朕陪葬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很久不做这种交易了。

    上一个这样交易的,是胡濙吧?

    他掌控天下权力太久了,已经不用做交易,就什么都有了。

    刘大夏浑身一抖。

    “太子也保不住你,朕总有后手的,时雍,别耍花样,你赌不起。”朱祁钰轻笑。

    他的确还有后手。

    他干了六十多年的皇帝,就算退居幕后十年,他仍旧有数不清的后手,没人能摸透他究竟藏了多少。

    “老臣不敢。”刘大夏也不知道老皇帝能有什么后手。

    不过,只要老皇帝留一道亲笔密旨,只要公之于众,他刘大夏全族就没法活了。

    这些年老皇帝鼓励所有朝臣多生,宗族枝繁叶茂,就在这里等着呢,谁能割舍全族人呢?

    “恭喜刘首辅了,朕的圣旨会传出去的。”

    朱祁钰不相信所谓的忠心,众所周知他没几年活头了,保不住所有人富贵了,改换门庭,是很正常的事,所以这种忠心,可有可无。

    现在的他,又要将隐藏了五十多年的面孔,再次拿出来了,和所有人做政治交易。

    宫中传来圣旨,刘大夏任首辅,王恕任次辅,余子俊任三辅,刘健改任尚书,谢迁被罢黜。

    一连串人事任免的圣旨传来。

    朝臣都愣了一下,老皇帝不是不管前朝事了吗?

    怎么忽然启用了这样一大群老臣。

    东宫中的朱见漭眸中闪烁着冰寒,他最错的就是回京,当什么太子,在商国当皇帝多好啊。

    当他和朝臣和解的时候,就意味着和老皇帝撕破脸了。

    他俩不再是父子,而是敌人。

    谢迁因为不敢出头,所以被罢黜,估计很快谢迁就被赶去藩国,哪怕以后朱见漭想启用他,也没门,去了藩国,谢迁是死是活,老皇帝一句话而已。

    最精的是,老皇帝不动兵权,兵权还在朱见漭手里。

    但你朱见漭敢来杀朕吗?

    他只是填补官员上的空白,再一次换上了自己的人。

    这些被朱见漭吓到了老臣子们,肯定会紧紧团结在老皇帝身边,这才是老皇帝的后手。

    这些人登上高位,就会和朱见漭唱反调。

    而朱见漭忽然发现,自己手上一个可用的人都没有,准确地说是老臣,一个可用的都没有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人都是老皇帝一手培养起来的呀,老皇帝看似什么都没有了,其实他什么都有。

    朱见漭本想重用的杨廷和,此刻也默不作声。

    朝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这些老臣。

    他们站队老皇帝的时候,朱见漭才发现自己这么无力,他所谓的深化改革,只是受到些许阻力,根源还是这些老臣没有联合起来对抗他,否则他什么也进行不下去。

    这就恰恰说明,朱见淇看似掌握朝堂,其实只要他在用这些老臣,这些老臣的心永远在老皇帝那里。

    也恰恰说明,老皇帝鼓动他深化改革,是在害他,让他站在朝臣的对立面,他好渔翁得利,好毒的手段啊。

    即便李东阳被鸩杀。

    他们还在支持老皇帝。

    因为老皇帝却能给他们最后的富贵,反而朱见漭不会给他们的,那就享受一天是一天。

    “连最后的声名都不要了吗?爹,儿子一直都在被您算计呀,儿子却当个傻子,被你给卖了。”

    朱见漭喃喃自语:“您说,老大死前,是不是也想通了?所以他才会死呢?”

    “爹,您太可怕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快六十岁了,自认为颇有心机,可和您一比,什么都不是啊,您太可怕了。”

    宫中血雨腥风。

    并不影响宫外。

    朱厚煐西去安徽,安徽是从南直隶拆分出来的,合肥是安徽第二大城市,人口才七百万,谁敢信啊。

    地处江南的核心省份的省治,人口七百万。

    连婆罗洲一个小城市都不如。

    安徽和江西这对难兄难弟。

    朱厚煐在合肥转一圈,发现合肥是真穷啊,见惯了上南杭三地的繁华之后,再看合肥,就是个大屯子啊,咋荒凉成这样了呢?

    人口被吸走了,却可以吸小城市人口补充,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。

    哪个大城市不都这样过来的。

    合肥却不行,怎么吸也吸不过中都,凤阳是真能吸人啊。

    作为大明的中都,朝廷可劲砸资源进去,一个内陆小城市,人口愣是超过千万。

    但凤阳本地老户,都被吸去南京了。

    凤阳继续吸安徽人口,在凤阳生活两代人后,年轻人又往南京跑,所以合肥肯定吸不过凤阳。

    安徽省唯一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,就是凤阳。

    朱厚煐从南京出来,第一站就是中都凤阳,祭拜先祖后,才去的合肥。

    合肥的城市规划,也和上南杭没法比,这三座城市,都是精心设计的,合肥城在大明数以千计的城市之中,籍籍无名,城市建设也不行,也怪朝廷不倾斜资源。

    旅游旅游不行,种植种植不靠谱,说是农业城市吧,还有点工业,说是工业城市吧,还撑不起千万人口,人口疯狂外流。

    这几年安徽小城市人都活明白了,凭啥让凤阳和合肥当二道贩子呀,我们直接搬去南京多好呀,反正最终的归宿都是南京。

    就这样,景泰六十七年,仅仅过去第一季度,安徽又流失了百万人口。

    朱厚煐还看到了打工潮。

    一辆辆火车人满为患,全是往上南杭去的火车。

    估计,安徽省也就剩个两三千万人口了,年轻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。

    朝廷并没有放弃安徽。

    而是大力发展安徽旅游,大美安徽欢迎您,这几年朝廷大力发展自然资源旅游,主要地区就是安徽和江西。

    让天下人看看安徽和江西的美,带动本地就业,促进人潮回流。

    旅游发展得确实还可以,但回流就别想了,怎么也没有上南杭赚钱,都习惯大城市节奏了,忽然回来也不适应。

    朱厚煐先去江苏,从徐州乘车去江西。

    同样地处江南的江苏,并没有被吸死,因为他也是吸人家的,苏州、常州、南通都是江苏省的。

    江苏,是要分苏南和苏北的。

    苏南富得流油,苏北穷得吐血。

    划分两苏的是淮河,淮北就穷,淮南就富,当然了,这个穷是和江南比的,要是和北方一比,还是够富的。

    在淮南的基本就是苏州府、常州府、镇江府、扬州府、和淮安府南部,之所以富,也是大城市效应,距离特大城市近,生活成本低,就有很多公司开到这边来。

    相对而言,苏南的人工成本,要比上南杭三地低廉很多的,苏北更便宜。

    扬州,也是朝廷重点扶持地区,北京转移出来的工厂,落户在扬州府。

    苏北就不行了。

    但再差,也比安徽和江西强。

    江苏总人口2.1亿,常住人口约在2.35亿左右,吸的也是安徽人口。

    安徽很想哭。

    朱厚煐眼中的苏南和苏北,完全是两个地区,苏南富得流油,物价很高的,遍地都是人,到了苏北,物价暴跌七成,什么都便宜。

    这就促成了,到了节假日,苏南百姓组团去苏北购物。

    苏南赚钱苏北花,导致苏南物价进一步暴涨,不涨不赚钱呀。

    在苏南最好做的生意是饭店,因为不能饿五天肚子,去苏北吃吧?反而服装、小商品等生意,苏南很不好做。

    苏北靠吸苏南的血,人口非但不流出,还在吸入人口,安徽又在哭了。

    苏北也有闻名遐迩的城市。

    徐州,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,徐州拥有通往欧亚大陆的火车,从徐州上车,欧亚大陆哪里都能去。

    徐州总人口1700万人,而每日要接待上亿的旅客,这些旅客途经徐州,肯定要在徐州消费的,这就养起了徐州这座城市。

    徐州往北,是沛县。

    沛县,作为汉高祖的龙兴之地,景泰朝可大力发展沛县旅游,沛县是闻名遐迩的旅游强县。

    挨着的昭阳湖、微山湖都是养螃蟹的地区,每年螃蟹上市,江苏螃蟹,闻名全世界,阳澄湖在苏州。

    景泰朝,江苏螃蟹是贡品,老皇帝多次推荐江苏螃蟹,所以有天下螃蟹看江苏的名声。

    徐州是直隶州,后被划入江苏省的。

    徐州下游,穿过吕梁山,有一个叫邳州的地方,三国时期,这里还叫下邳,刘备就在这里。

    所以,景泰朝发展旅游,邳州也是重点发展对象。

    中原大地上历史数不胜数,老皇帝是历史爱好者,朝廷就重点发展有历史底蕴的城市,没有就创造历史。

    历史旅游,是旅游行业的重要一环。

    但江苏最出名的,不是连云港,不是盱眙,不是盐城,也不是高邮,而是宿迁。

    赫赫有名的花木种植基地,就问谁没上过当。

    朱厚煐在江苏视察,从景泰四十二年之后,朝廷就重点建设海州,就是连云港,尤其在填海计划提出来之后,连云港就会成为重点沿海城市。

    经过多年的发展,连云港已经成为江苏大城市之一,人口过千万,经济总量排在全省前五位。

    江苏面积很小,和南方很多省份比起来,都没有一个城市大,不足十万平方公里。

    这些年以来,大明一直在填海造陆。

    以每年十公里的速度,向东推进。

    所有沿海城市,除了山东外,都在填海造陆。

    景泰六十七年,老皇帝亲自下旨,鼓励沿海城市填海造陆,纳入政绩考核之中,西北官员的治沙量,也要纳入考核,挖空一个沙漠,就填水灌满,变成一个个湖泊。

    用西北的沙子,填沿海地区,扩大领土,如果可以的话,可以再填出一个江苏来。

    景泰八年时,海州是一座岛,现在岛和大陆都已经连上了不说,还往海洋深处填满了一百公里。

    之所以山东不填,因为要等两湾填平后,再考虑山东哪里该填,哪里不填。

    江苏面积狭小,就自己填,能填多大填多大,争取再填一个江苏出来。

    朝鲜也往西填,争取早日和江苏接壤。

    朱厚煐从徐州乘车去江西。
    第(2/3)页